我國是一個木文化昌盛的國度,中國傳統家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,有幾千年的歷史。紅木家具堪稱傳統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,第一件家具是什么樣子?產于何地?已無法考證了。其發展演變,可以說是“雛于商周,豐滿于兩宋,輝煌于明清”。摩挲著紅木家具,就宛若撫到了歷史文化、民族特征、審美情趣和文化傳承留下的那層包漿。紅木家具因歷史而精彩,歷史也因它而藝術。
“高大上”的紅木,竟源自“壓艙木”
新石器時代,木制家具就已出現,但非常粗糙簡陋。到了商周時代,由于青銅器的出現,鑿、錛、鋸等金屬工具為家具生產提供了利器。從商周至三國時期,都以席地而坐的矮形家具為主,人們使用的家具主要有席、幾案、屏、榻等,魏晉南北朝至唐時,矮形家具逐漸向高形家具過渡,有了椅、凳、墩等。到了兩宋,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確定。紅木家具是中國家具比較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,在我國木制家具的形成期就已出現了。
紅木是個現代定義,但在我國,對以后劃入紅木范圍的紫檀等珍稀木材的推祟和使用卻歷史悠久。如,我國自古以來就崇尚紫檀,是比較早認識和開發紫檀的國家,早在1500年前的晉朝就有關于紫檀的記載;到唐朝,紫檀所做的琵琶槽板已被詩人贊賞有加,王建寫下了 “黃金捍撥紫檀槽,弦索初張調更高”,孟浩然有“渾成紫檀今屑文,作得琵琶聲入云”的詩句。
社會上普遍認為,紅木家具起源于明朝,這與明朝開放海禁有關。紅木家具屬于“中國創造”,但紅木絕大多數是產自東南亞、非洲或南美洲的“舶來品”。紅木真正大量地涌入中國,始自明朝鄭和七下西洋,它為紅木家具的生產創造了物質條件。
明成祖時期,鄭和率船隊下西洋,曾到達越南、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以及蘇門答臘、斯里蘭卡、印度和非洲東海岸。鄭和船隊出發時滿載茶葉、絲綢、瓷器等禮品,沿途贈送給所到國,返程時,船就輕了許多,為經得住海上的風浪,鄭和便在當地砍伐了一些堅實沉重的木頭用來壓艙。
恐怕連鄭和本人也想象不到,后來的能工巧匠能化腐朽為神奇,將笨重的壓艙木制成了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,拉開了明式家具從此走上被譽為東方藝術明珠的輝煌道路的序幕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紫檀清明上河圖羅漢床
這些“壓艙木”運回中國后,人們發現其不但材質硬重、性能優異,同時紋理優美、細膩,便用來制作家具、工藝品等木器。朝廷甚至在全國招募了大批優秀的木匠進入工部,專為宮廷打造紅木家具。
紅木家具起初只是在宮廷之中流傳,隨著明朝開始到南洋等地大量采辦紅木,紅木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,紅木家具這一皇家國色,逐漸步入尋常百姓家,到清朝,紅木家具的生產已遍及全國各地。清乾隆以后,紅木家具出現了較為成熟的、風格各異的四大流派:以北京地區為代表的生產宮廷風格家具的“京作”;以廣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代表的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的“廣作”;以蘇州及周邊地區為代表的文人氣質濃郁的“蘇作”;以寧波地區為代表的以骨鑲和彩漆工藝為特色的“寧作”。
自然高雅的紅木藝術
自古以來,紅木以其色澤絢麗、紋理精美、材性穩定的品質,歷經數百年的考驗,在眾多優良木材中脫穎而出,除紅木寶貴的自然屬性和珍稀緊缺的經濟屬性外,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也功不可沒。
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菩提。在我國傳統的器物類文化中,紅木也像玉、金、象牙等一樣,成為了寄托傳統文化、闡釋民族精神的載體,通過紅木來追求文化意境和審美意趣。木材皆有紋理、有木性。紅木有材,歷數百年風霜雪雨方能成材堪用,有如天降大任于斯人;紅木可塑,紅木質地堅硬,在能工巧匠手中能變成精美的藝術品,紅木之材是可雕可造之材;紅木質實,紅木質量大、密度小,給人以厚重、質樸的感覺,有誠懇踏實的君子之風;紅木有香,紫檀、花梨、香枝、酸枝等紅木天然有淡香,香芬沉郁凝重,絕無庸脂俗粉的浮華;紅木有恒,紅木制品堅實耐用,歷經歲月洗禮、砥礪而不減神韻。
從代表清貴典雅文人文化的明式家具開始,紅木家具的價值很大程度地體現在它豐厚的文化內涵上,其發展過程中,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的積淀。紅木家具能從形制反映出的禮制與倫理、從工藝反映出的精進與和諧、從用材反映出的堅韌與傳承,從色澤反映出的內斂與質感,甚至一處邊角、一根線條都可以從中國古典生活中找到依據。
紫檀郎世寧花鳥頂箱柜
明代與清代的紅木家具一簡一繁、各有千秋,達到了簡約與繁復的兩個極致,共同鑄造了我國家具藝術的巔峰。
明式紅木家具簡約到了“多一分則太多,少一分則太少”的妙境,形成了“精、巧、簡、雅”的鮮明特色:簡,即造型簡練,線條流暢,不事張揚,卻深得內斂之道,往往是寥寥線條和簡潔造型,便形成了簡約卻不失穩重,疏朗且又空靈的靜美;雅,即風格清麗脫俗,古典端莊。紅木家具文化淵源起于文人墨客,明代文人祟尚“雅”,這一審美追求體現在家具上,則為其增添了裝飾樸素、色澤和紋理清新自然的文雅,絕無矯揉造作之弊。如,裝飾圖案多選松、竹、蘭、梅等有濃郁文人情結的題材;精,即選材精良,制作精湛,多為硬度極高,木性穩定的名貴木材,采用榫卯結構,舍得精雕細琢下功夫;巧,即制作精巧,設計巧妙,制作時盡可能地考慮把材質優良、色彩美麗的部位用在家具表面或正面明顯的位置,且重視與廳堂建筑相配套,家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,裝飾環境、填補空間的作用很巧妙。
清式紅木家具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:在康熙前,大致保留、延續著明式家具的風格和特征;康熙末,經雍正、乾隆,至嘉慶,這一時期是清朝的盛世時期,隨著手工藝的高度發展,紅木家具藝術逐漸改變了明式的簡練格調,家具用材厚重,形體龐大,品種追求創新, 選材廣泛,材質講究,做工精細,重雕刻,裝飾繁復,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,大膽借用西方文明,形成了造型渾厚、莊重,裝飾上求多、求滿、求富貴華麗的清式風格,其觀賞品鑒價值遠超家具本身;道光以后至清末,因國力衰退,紅木家具受到了外來影響,裝飾過多,甚至堆砌,不講究木材,作工也較粗糙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同樣的材質,機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品質會差很多。
隨著中式生活理念的回歸,紅木家具的美學價值和收藏價值愈加受到重視。目前市場上,紅木家具材質除了傳統的紅木,一些來自南美、非洲的優質硬木被廣泛使用,并逐漸為大眾所接受。在傳承與創新上,紅木家具文化并沒有固步自封,抱殘守缺。除傳統的蘇作、京作、廣作和寧作四大流派外,以浙江東陽為代表的東作家具和福建仙游的仙作家具,也漸漸成為市場主流。
“三分料,七分工”
一些傳統家具企業和消費者,認為紅木家具使用的材料越名貴越高檔,就越有價值,就越有升值空間,而忽視了紅木家具結構的合理性、榫卯的精密程度、雕刻的功夫等內涵,錢多就任性,只要木材好,不管多貴也值得投入。這種“唯材質論”,不但為紅木原材料價格高漲推波助瀾,還會扭曲行業規范,制約著紅木文化的發展。在唯材質論的錯誤觀念影響下,業內外都會產生重材輕藝的不良傾向,消費紅木家具,更像是囤積炒作,而非享受或收藏。一些企業也正是利用消費者的“唯材質論”,為降低成本而用機器來制作紅木家具,使用釘子和化學粘劑,在制作工藝上偷工減料等,都會對珍稀木材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。
紅木行業屬于手工業,對手工藝人的依賴程度相當高。紅木家具的價值,不僅僅體現在用料的名貴,更多的應該表現在其工藝傳承和藝術性上。
“三分料,七分工”。制作工藝水平,是衡量紅木家具價值的重要尺子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手工雕刻能夠塑造出各種動人的細節。
中國文物學會常務理事、故宮文物家具修復專家關毅,對唯材質論進行過批評,他評判紅木家具優劣的標準是造型、工藝、材質三個直接因素,前兩者占紅木家具價格的70%,材料則占30%。他認為不必過分追求紅木家具的材質。
紅木家具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化內涵,其使用的原材料固然珍貴,但這并不是紅木家具受到國人追捧和國際上諸多認可的根本原因。紅木家具若僅僅是賣木材,那未免暴殄天物,紅木家具賣的應該是文化。就如屬于白木家具范圍的西洋家具,無論是巴洛克風格的,還是洛可可風格的,不乏一些價格能賣過了紅木家具的精品,因為他們賣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。
中國家具協會給傳統家具的定義是:以榫卯結構為核心。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。凸出部分叫榫(或榫頭);凹進部分叫卯(或榫眼、榫槽),榫和卯咬合,起到連接作用。榫卯,是中國古典家具之魂,一榫一卯之間,一轉一折之際,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手工制作,在某種意義上說,就是一個欣賞美、鑒別美、創造美的過程。
紅木家具制作工藝的核心就是榫卯結構,盡管用的材料是紅木,但沒有榫卯結構的紅木家具不能稱為紅木家具。 紅木家具的榫卯工藝是世界家具之比較,工匠師們能精妙地設計出既互避互讓,又相輔相成的榫子,僅憑榫卯就可以使構件之間做到聯結合理、扣合嚴密、天衣無縫、間不容發。通過榫卯相連,不用一顆釘子便可將家具組裝起來。榫卯結構的家具,經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牢固緊密,而且可以在不損傷家具的前提下拆裝、修復。我國榫卯結構的起源比漢字發源還早,榫卯結構是頂級工藝的化身。發展至今,紅木家具榫卯結構的基本形制就有近百種,且派生種類極多,常見的有格角榫、托角榫、粽角榫、燕尾榫、夾頭榫、抱肩榫、龍風榫、楔釘榫、插肩榫、圍欄榫、套榫、掛榫、半榫與札榫等。如: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、牙條相結合時使用的榫卯結構。也可以說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。
但是,榫卯結構較為特殊,大多數傳統榫卯結構是無法通過機械一次出型,難機械化和規模化生產,榫卯結構嚴謹,精度要求高并且復雜,工匠非經幾年學習,難以熟練掌握這些榫卯制作技藝,手工制作人力成本昂貴。為了壓縮成本追求更高利潤,榫卯結構已被一些紅木家具企業淡忘了,取而代之的是大工業生產中的釘子、鉚釘和化學膠水,或是在榫卯上偷工減料、粗制濫造,其后果是,一件看似厚重的紅木家具,若干年后就會散架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機雕無法做到立體圓錐和“傳枝過梗”的多層透雕。
頂級紅木家具
故宮博物院中的明清紅木家具極為豐富,總數量多達上萬件,其中明代家具有三百余件。清代家具中床榻、椅凳、桌案、箱柜、屏聯、臺座等一應俱全,還有東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。
紫檀雕荷花紋寶座,通高109cm,寬98cm,縱78cm。寶座通體紫檀木。座面方中帶圓,素面。座面以下束腰,鼓腿膨牙,帶托泥。靠背、扶手做成七屏式,活榫安裝。寶座整體滿飾荷花、荷葉紋,靠背枕頭處之寬厚橫木雕成一柄荷葉形,雕工光滑圓潤。寶座取材厚重,木質精美,造型圓渾,舒適耐用。寶座上的荷花、葉、梗、藕皆以自然形態布滿整體,頗類元明時期雕漆花卉器物上的雕刻手法,在傳世的明代家具中僅此一件。
紫檀邊座嵌玉石花卉寶座屏風,通高237cm,屏高204cm,座高33cm,通寬304cm,中屏寬48cm,側屏寬38cm。此屏為九聯活頁八字式。光素紫檀木邊框,嵌鑿繩紋銅錢。屏心米黃色地,分聯鑲嵌各色玉石花卉,每聯首均刻乾隆題詩。屏每聯上下端飾紫檀木雕開光勾蓮花紋,并各附紫檀木雕如意紋邊開光勾蓮毗盧帽,下設紫檀雕開光勾蓮沿板三聯木座,黑漆描金云蝠紋屏背。此種紫檀雕刻嵌飾百寶的工藝以其精妙華美著稱當世。
明代杜堇《玩古圖》局部,從畫中,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家具歷史的悠久。
數十年的經驗累積和感悟,所刻畫出的神韻非尋常可比。作品是他們的心血,也是他們的骨肉。
紫檀嵌黃楊木雕云龍寶座屏風,清乾隆,通高306cm,橫356cm。清宮舊藏屏風紫檀木質,八字三屏式。光素邊框,凸雕夔鳳紋三聯毗廬帽及站牙,勾蓮蕉葉紋八字式須彌座。屏心以紫檀雕云紋地,嵌黃楊木雕龍戲珠紋,雙勾萬字方格錦紋邊。屏心用黃楊木雕龍紋,與紫檀木所雕云紋地形成色差,使云龍表現得更加生動。